提到六味地黄丸,很多人脑海立马浮现出这么一副画面。
六味地黄丸,原名地黄丸,为儿科鼻祖钱乙所创。是享誉中外的补肾名方,常用来治疗腰膝酸软、盗汗遗精等肾阴虚症状。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,六味地黄丸最初是一款小儿药,它出自宋代太医钱乙的《小儿药证直诀》,是由“肾气丸”减去两味药而成。
然而,很多人都不知道,六味地黄丸刚开始是用来给小宝宝治病的!
传说当时幼年太子得了失语证,众太医无法。出身民间的钱乙认为:牙不紧则口不语,故用此方补肾固齿,不久太子便痊愈了。许多太医不服,前来“讨教”:“按张仲景的《金匮要略》,肾气丸应有八味药,你这方子少了两味,是忘了吧?”钱乙笑了笑说:“没有忘。张仲景这方子是给大人用的,小孩子阳气足,我认为可以减去桂枝、附子两味助火的药,免得孩子吃了太过燥热而流鼻血。”众医听了,顿时心生敬佩,“六味地黄丸”也得以流传至今。
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、山药、山茱萸、茯苓、泽泻、牡丹皮组成,古时主治小儿肾阴不足所致的发育迟缓(如出牙迟、站立迟、行走迟),头发稀少枯黄,囟门久不闭合,筋骨痿软,口燥咽干,手足心热等症;后逐渐推广成为治疗肾阴虚证的必备良药,并广泛运用于肾阴虚体质人群的养生保健,从而成就其千古名方的美誉。
六味地黄丸中共有六味药,三味补药、三味泻药,每味药的剂量都很有讲究。
但中成药中每味药的剂量是固定的,不一定适合所有人,有些人吃六味地黄丸就会上火。可是总找医生调整剂量是件麻烦事,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解决?
其实,你身上本来就自带了“六味地黄丸”:人体有6个穴位恰好与六味药相对应,经常适当按揉这几处,可以收到与服用六味地黄丸相当的功效。
按摩6个穴位,补肾不上火
太溪穴:足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
太冲穴:足背侧,用手指沿拇指和足次趾之间的骨缝向上移,在大约三横指处的凹陷部位,能够感受到足部动脉搏动处
太白穴:第一跖趾关节后缘、赤白肉交界处
然谷穴:
行间穴:1、2趾合缝后方,赤白肉分界外凹陷中
大都穴:足内侧缘,当足大趾本节(第1跖趾关节)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
按揉力度以穴位产生酸麻胀痛感为度,每次5~10分钟,左右脚交替,每天2次。
懒人版按揉法
穴位具有良性、双向调节的优点,因此不用担心像服中药一样带来滋腻的副作用,所以仅用太溪穴、太冲穴、太白穴三个补穴就可以替代六味地黄丸。
由于肾为五脏之根,所以若进一步化繁为简的话,只按揉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即可以代替上述六个穴位,成为最简便版的六味地黄丸了。
以上方法推荐给肾阴亏损的患者,有潮热盗汗、遗精、头晕耳鸣、腰膝酸软等症状的人不妨试试。
温馨
提醒
秋意浓 补肾润肺正当时
太阳终于又一次直射在了北回归线上,这一天昼夜长短相同,经过今日北半球的白天就会一天天的变短了。虽然阳光仍然明媚耀眼,但是秋风渐起带来阵阵的凉意,在带走长夏季节湿热的同时,也带来了诸如皮肤干燥、眼干、鼻干、口干的症状。
秋季燥为主气,其脏在肺,而肺主皮毛,开窍于鼻,所以到了秋高气爽的时候,各种的干燥感觉也就翩然而至了。这个时候我们都爱的麻辣烫、麻辣香锅、各种火锅、烧烤、各种辛香刺激的食物就的靠边站站了,那我们吃点什么才能水水嫩嫩的度过秋天呢?当然是润肺护阴的食物了。喜欢吃菜的可以吃萝卜、莲藕、白菜、银耳、木耳、冬瓜、茭白、荸荠、百合;喜欢吃水果的可以吃梨、苹果、葡萄、柚子、山楂;喜欢吃肉可以吃点鸭肉、兔肉、各种鱼类。这些食物都有良好的养阴清燥作用,适合这个季节食用,烹饪方法以清炒煮炖为主,避免煎炸烧烤。另外,应该注意的是要避免冷饮、冷食,避免饮食不清洁,以防出现胃肠炎之类的疾病,造成体液的进一步丢失。
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秋天也是收藏的季节,各种果实丰收带来丰富的饕餮享受,也为过冬准备好了物资。身体也是一样的,在润肺养阴安然过秋的时候,也要为冬天准备好可以消耗的物资。因为冬季寒为主气,其脏在肾,而肺为肾之母,两者之间关系密切,肺阴充足可以下输于肾,使肾阴充盈;而肾阴充盛,上滋于肺,也可使肺阴充足。所以在现在这个季节可以适当的进食一些补益肾精的食物,比如说各种干果(干果一般都是种子,而种子我们认为使属肾经的),以及山药、莲子、芡实、枸杞、芝麻、海带等等清补而不滋腻的食物,都有良好的填精补肾的功效,就好像为我们过冬准备的碳一样,到了冬季到来的时候,再注重进食一些温热、温补肾阳的食物,就好像把火给点了起来,那我们的冬天一定会过的温暖、健康。
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,牢记润肺补肾,让我们平安健康度四季。
发表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